
本报读者在百花谷的丘比特玫瑰园前拍照留念

读者竞相猜灯谜

美丽的鲜花吸引了读者们的“长枪短炮”

百花谷里到处都有大片的鲜花
昨日是元宵佳节,本报500名读者齐聚松山湖梦幻百花谷花卉主题园,参与“打开春天之门,走进百花谷”大型活动。
百花香谷、花蕊广场、荷兰风情园、蝴蝶谷、丘比特玫瑰园……特色不同的各个景点让读者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,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。有趣的猜灯谜活动,更是让人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。
出发
乘坐开往“春天”的客车
本报与幸运读者约定于昨日上午8时30分,在报业大厦集合乘车前往梦幻百花谷。还未到点,就有读者陆续出现在报社门口。
“什么时候出发?要坐多久的车啊?”读者吴先生不断地询问在场的工作人员。一旁读小学四年级的王小丽也在父母身边淘气地跑来跑去。“知道今天要去百花谷,孩子从昨天晚上就开始兴奋不已,睡不着觉。”王小丽的妈妈笑着说。
“你们什么时候出发?我们快到松山湖了。”另一边,自驾游的读者也急切地想和“大部队”会合。本报工作人员的手机都快被“打爆”。
上午9时许,由北大学园博雅外国语学校友情赞助的十多辆客车开动,载着读者前往目的地。有读者笑言,这是乘坐开往“春天”的客车去探春。
赏花
读者在花前频摆POSE
不到10时,车子到达目的地。看见百花谷大门上挂的几十个中国结和大红灯笼后,迫不及待先下车的读者冯小姐连声赞叹“太漂亮了”。
一进大门,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鲜花。沁人心脾的花香,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沉醉了。
“好多花从来没有见过!”爱赏花的陈先生得知园内有3000多个品种,100多万株花卉后,不由得加快了脚步,“不抓紧时间,恐怕逛不完啊。”
记者看到,不少来赏花的读者都带上了“长枪短炮”,让家人摆出各种POSE(姿势)与花“斗艳”。读四年级的刘楚瑶年纪虽小,但很“专业”。只见她拿着相机跑来跑去,到处抓拍。“哎呀,人太多了。”在为家人拍照时,由于人流如织,不时有读者“抢镜头”,刘楚瑶急得直跺脚。“快点重新摆个姿势。”人流稍微散去时,刘楚瑶赶紧按下了快门。
宝宝穿着“尿不湿”来赏花
在昨日的赏花队伍中,有不少是家庭团,父母们趁着孩子还未开学,带小孩出来玩玩。在孩子堆里,最引人瞩目的,是一群穿着“尿不湿”的小宝宝。
妮妮,不到两个月,是赏花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个。进入百花谷时,贪睡的她还在爷爷的怀里不肯醒。结果没走几步路,妮妮的妈妈周女士就发现妮妮“尿尿”了。为妮妮换好“尿不湿”后,她又咬住奶瓶不肯放。周女士告诉记者,自己家里也种了几盆绿色植物,宝宝总是盯着看,所以赏花才会带她一起来,“百花谷里绿色植物多空气好,带着孩子出来晒晒太阳,对健康有益”。
只会叫“爸爸、妈妈”的10个半月的陈晓倩,看见陌生人还会双拳抱起来做“恭喜”的手势,就差一句“恭喜发财,红包拿来”了。晓倩的妈妈说,为了带宝宝来赏花,早上7点钟就把她逼起床了。
5岁勇士“驾驶”梦幻船
百花谷除了富有异国风情的花种外,还有不少令人心情愉悦的景点。
在百花谷主题园的左侧,就有一个百花湖,湖的两边都种植着水仙花,游客沿湖而走,能闻到阵阵清香。湖边还停靠着一艘帆船。不少游客纷纷登船拍照留念。
在众多游客中,年近5岁的鹏鹏的可爱举动让人忍俊不禁。只见他小小的身子往船头的甲板上一站,右手向前奋力一挥,然后再缩回来,反复几次。正当众人不明白时,小鹏鹏发出了稚嫩的声音:“开船啦……呜呜呜呜。”小鹏鹏模仿开船的汽笛声,惹得一旁的游客大笑不已。
38万元茶花树受游客青睐
茶花林也是百花谷中游客们流连忘返的一个景点。只见十多株茶花树种植在大盆栽里,平均每株有两米高,上面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茶花。
记者看到每株茶花树上都挂着一个标牌,有的写着98000元,有的写着38万元。原来,标牌上标注的是茶花树的价格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11株茶花树都是从台湾移植过来的,其中38万元的茶花树尤其受到游客的青睐。
为什么同样是茶花树,价格差这么大?百花谷的工作人员解释说:“因为这株茶花树的颜色多了几种,而要培植成活这样的茶花,要耗费很大人力和财力,所以价格要高一些。”
玫瑰园里回忆8年前生活
还未到丘比特玫瑰园,远远就能看到一座由玫瑰花做成的两颗心,由爱神丘比特射出的箭“穿心而过”。介绍牌上写着,玫瑰花象征着爱情与友谊,在欧美被誉为“花中皇后”。
在玫瑰园里,谢女士和丈夫不断地合影,相机里留下了两人甜蜜的笑容。“我和老公结婚快15年了。2001年以前就住在这附近。当时,百花谷还是一块空地。”谢女士说,“如果不是参加这次时报组织的活动,我都不知道这边变得这么漂亮,太美了。”
猜谜
小朋友选择团体作战
猜灯谜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传统活动。为此,本报早早地就在丘比特玫瑰园对面的小树林里挂起了灯谜,猜中者还有神秘奖品。让本报工作人员猝不及防的是,读者参与热情高涨,近2000个灯谜全被猜中。不足4平方米的兑奖处,被兑奖者们围得水泄不通。
在活动现场,不少人先把挂在树上的灯谜揭下来,然后坐在一旁思考,猜出结果后就赶紧拿去兑奖。记者看到,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选择“团体作战”。其中一位孩子手里拿着20多张写有谜语的小纸片,旁边的孩子则一起来猜。“小弟,这个谜底是船,快点写上去。”“阿晓,这个谜底我也猜出来了,是螳螂。”……他们围坐在一起,一边猜一边写,半个小时后,20多张纸条都写好了谜底,并成功兑回了奖品。
在近2000个灯谜中,最难的当属“丰收,打一字”,许多读者围着这个灯谜,抓耳挠腮,怎么也猜不出来。最后一“高人”揭开谜底,是“移”字。
愿望
希望举办更多的活动
中午12时许,赏花活动接近尾声,不少读者流连忘返。“我刚刚看见了很多名贵的茶花树。”在回程的车上,许多读者拿出相机,和同伴共同分享刚拍的照片。
“这次出来赏花让我长了见识,原来苹果树是那样的。”老家在潮汕的一名读者告诉记者,在自己老家只有荔枝林,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苹果树。“希望以后你们能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,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。”她向本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。
摄影/王锦彬
来源:东莞时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