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山湖自建园以来,不断完善园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,先后建设了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博物馆、新型文化空间等文化设施,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。
(一)松山湖图书馆
位于松山湖中心区,是提供图书借阅、开展全民阅读和企业专题服务的公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,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,于2007年2月投入使用,现有藏书约34万册,设有图书阅览室、玩具图书馆、绘本图书馆、视听区、新书·报刊区、数字体验区、创意活动区、文字图书馆、松湖书苑等多个空间,提供瀑布流电子书借阅机、电子听书机、朗读亭等数字化服务项目,采用RFID技术实现通借通还,支持读者证、电子证、支付宝信用、手机扫码、刷脸等多样化借阅。有儿童故事大王比赛、科普阅读季等品牌活动,定期举行“享阅松湖”人文系列、“飞阅松湖”科普系列阅读推广活动。近几年,开展活动年均超过500场次,到馆读者年均超过30万人次。在园区设有城市阅读驿站、儿童绘本馆、“·莞”空间、图书馆服务点和阅读加油站共计30多家。从2018年起松山湖图书馆由园区管委会委托东莞图书馆运营管理,自委托管理以来,松山湖图书馆各项数据指标名列全市分馆前列,获得多个国家和省级荣誉。
(二)松山湖文化馆
位于松山湖中心区,是以“文化莞家,服务大家”为宗旨,为群众提供普及性文化艺术培训、大型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、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指导、公益性展览和文化讲座等服务的公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,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,于2019年投入使用,设有公共展厅、舞蹈排练室、培训活动室、录音室等空间。在园区建有6个园区共享文化空间。自开馆以来,公益文化活动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,群众文艺创作成果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。
(三)松山湖望野博物馆
是以收藏、展陈、研究古代艺术为主的博物馆,是松山湖园区首家博物馆,建筑面积约4160平方米,设有五个专题展厅,于2019年10月投入使用,由松山湖管委和深圳望野博物馆以共建方式管理,采用了“民办公助、管办分离”的办馆模式。截至目前,收藏文物745件/套,包括商周至近代的玉器、陶瓷、铜器、钱币、拓本、砚器等,其中经过国家相关文物部门鉴定的一级文物有20件/套,二级文物有42件/套,三级文物有116件/套;开设专题展览17个;接待观众逐年增加,累计超过40万人次。松山湖望野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是松山湖文化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,松山湖望野博物馆也成为广东省级民办博物馆创新发展的标杆之一。
(四)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
是集科技互动、艺术展示、文化交流及创意体验于一体的多元化场域,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,是东莞首批示范新型公共文化空间,是松山湖城市文化和湾区文旅新地标,将于2024年12月投入使用。设有科技文化场馆群落、生态生活体验中心、中心公园与沉浸式下沉商业街等三大特色主题片区,以期打造一种兼具闲适与活力的多元化生活方式场景。其中科技文化场馆群落将入驻松山湖数学探索馆、松山湖盒子美术馆、钟书阁、中国根书艺术馆(松山湖馆)、松山湖人工智能科学馆等五大场馆。
(五)松山湖展演中心
位于东莞松山湖月荷湖畔的松月广场,占地面积3.38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4.52万平方米,将于2026年3月投入使用。是由扎哈·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,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的粤剧文化和建筑遗产,外观犹如一件粤曲服饰袖腕被抬起,引导游客进入建筑从一个空间延伸到另一个空间。展演中心设有剧院、展览中心、多功能厅,集合“歌剧厅+展览厅”双功能,兼顾歌舞剧、话剧、戏剧等各种艺术演出形式。建成后将极大丰富东莞市民休闲文化生活,填补松山湖周边大型公共文化场馆空白,成为位于东莞的“湾区会客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