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城市英雄的一天,我也想美美体验一下!”当东莞理工学院的“00后”大学生李筠清怀揣这样的好奇,走进松山湖生态园片区,却发现镜头之外的网格员工作,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、更加系统。
松山湖生态园片区这支技能点满满的“超能战队”,用扎实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:他们是劝人别野泳的“平安管家”,是防风防汛的“应急先锋”,是带队灭蚊的“社区健康师”,也是调解纠纷的“邻里和事佬”……
这些看似不同的称号,共同拼出了片区15名网格员的群像。他们每日穿梭于企业、小区和街巷之间,每人平均管理13个地块。从防溺水巡查、虫媒防控,到政策宣传、城市治理、困难帮扶,网格员以其“多面手”的特质,成为生态园片区基层治理中最活跃的“毛细血管”。

清晨,生态园片区网格员们早早开始水域巡查,劝退野泳者;日间,他们或深入各主体开展灭蚊行动,或在路面劝离违停、疏导交通,或巡查片区,排查发现违法行为苗头;夜晚,他们继续巡查整治流动摊贩。
连月来,园区汛期反复。一次大雨来临前,网格员叶俊杰与团队在巡查中发现一名暂居桥洞的流浪人员,通过耐心沟通和协调,成功将其安全转移至庇护所,避免了暴雨中可能发生的危险。
“老板说月底发,这都拖好几天了,家里还等着钱交学费呢。”一次,网格长彭满豪在片区巡查时,无意听到工人们讨论工资发放问题,他敏锐地捕捉到这背后的焦急与不安,立刻意识到一个潜在的劳资纠纷正在发酵。
彭满豪随后深入工地,与总包方、分包方、包工头以及工人代表沟通,在查阅合同、梳理账目后,他了解到矛盾的焦点,是双方因工时计算方式产生严重分歧,总价款差异高达21万余元,导致工人工资迟迟无法发放。
面对僵局,彭满豪没有简单转交处理,而是果断组织现场调解。他抓住“保薪”这个核心,推动分包方放下争议、先行支付无异议部分的工资:“先让孩子顺利开学,做家长的也能安心。”最终,无争议部分的工资得以顺利发放。
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,不仅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益,更展现了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的“前哨”和“探头”作用。这正是网格员日常工作的缩影: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,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心与和谐。
他们就像基层治理的“润滑剂”,在矛盾纠纷中化解怨气,于细微之处筑牢信任。在日常巡查中,他们也能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施工等违法行为,成为基层治理的“强探头”。
网格员的存在,确保了“企业有人联络、群众有人对接、问题有人回应”,这也得益于松山湖创新的基层治理机制。早在3年前,生态园片区党委便迅速推动实施“点长工作制”,将党员、入党积极分子选为点长,并率先推动“点长入格”。
今年,松山湖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改革,生态园片区也因此率先实现了“点长”向“网格长”的平滑转化,确保网格员能够快速响应,精准对接各类需求。
4月以来,生态园片区党委依托“行走生态园”专项行动,开展网格巡查2000余次,城市管理问题及安全生产隐患755项,登记案事件525条,均已处置问题并闭环上报。一串串数字,也成为网格员们用双脚丈量得出的治理成果。
在松山湖,网格员不是一个模糊的名字,而是一群奔赴在风雨中、坚守在巡查线的“城市英雄”。正是这份坚守与担当,将一个个等待解决的小问题化解于无形,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温度与力量。
生态园片区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网格员的日常工作,正是松山湖基层治理从“被动治安”转向“主动治理”的生动实践。
接下来,片区党委将持续深化“精网微格·五色治理”品牌,延伸服务触角,精准挖掘问题,用更精细化的管理,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温度与力量,为松山湖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